2010年5月3日星期一

Iron Man 2 鐵甲奇俠



筆者不得不承認Ironman在首集開了一個不錯的頭,不論是不是Ironman的粉絲,也會期待Tony Stark向全世界宣認「I am Ironman」後發生甚麼趣事出來。然而『成也風雲,敗也風雲』,Ironman2背負了一個如此龐大(或複雜)的主線下,再加上新的角色和支線,整套電影有點崩潰了。


缺乏迫力
誠言,要將豐富的故事壓縮在一套電影裡本來並非易事,尤其Ironman2的主線圍繞著「英雄合法化」的問題,導演為了令故事『錦上添花』,加插了喪鞭(即Whiplash,個人認為港譯喪鞭甚得神髓…)這位大奸角來帶出英雄雖然捍衛和平,但英雄本身的私人恩怨其實才是最大的「國際問題」。題材不錯,但令人髮指的是喪鞭既然是一位不輸給Tony Stark的天才科學家,但犯罪手段真是低能得出奇。首先喪鞭與Tony家族的仇恨橫誇兩代,為父報仇籌備多時,開發出超級武器Whiplash,但在光天化日之下在賽車場上斬瓜切菜(很懷疑為何沒有FBI、SHIELD或SWAT之類的特警射爆佢個頭),而沒有後著,筆者可以大膽說一句其手段之低能真是近十年的美國英雄電影中難得一見(就連Batman4中扮演低能至極的冰凍人的阿諾都比佢聰明),電影唯一一位大頭目如此低智,實在很難談上迫力。

省掉一些令人費解的小問題,電影中部分角色的描述還真是不得不說「令人作凸」,例如喪鞭被捕後竟然沒有媒體報導他的惡行,而Hammer幫他逃獄的整個情節也十分簡陋,甚至還令人懷疑他去賽車場殺Tony是不是一個巧合,因為Tony是即興地踢走賽車手去當賽車手,而Whiplash電鞭本身甚為"礙眼",其威力削鐵如泥,但它又能纏繞Ironman的鐵臂及物件,而它用力揮擊電鞭(又或者叫喪鞭)地面時地面又無燒燬但又「鞭鞭有力(啪啪)」聲…果真奇特。Mickey Rourke雖然演技和造型十分搶眼,但考慮到他的角色在電影裡的大戰甚無魄力而又違反常理,其飾演的喪鞭整體而言就真的只有「喪鞭」程度。

故事中唯一的大奸魄力不足,大家當然會把重點放在其他角色上,可惜主要角色的故事線就感覺而言還是屬於過目即忘,例如Black Window直到故事完結,還是攪不清她故事裡她是不是花瓶;Justin Hammer淪為小丑一樣的軍火大亨;小辣椒與Tony的愛情線可有可無;至於War machine更是慘不忍睹,既然Ironman已身懷絕招,又何需War machine幫手…?

過於別扭
Ironman原著力求科學(又或科幻),期望在電影裡看到比第一集更厲害的新科技實屬必然,這點在電影中做到了,不禁令人對未來科技甚為響往,然而故事裡頭,對於Tony在父親的「遺產」裡找到「新力量」的情節,竟然會用科幻故事的大忌:典型「石中劍」的情節,實在令人咋舌。首先SHIELD無故提供了試驗型解藥,說Tony並未找出新元素,但SHIELD本身也並未開發出那種元素,那解藥從何來?更讓人抓頭的是,Tony父親生前受到當代科技的限制,何以想出如此別扭的開發概念圖,還要用未來先進科技才能得以解開的遺產?加上Tony要親自建造粒子撞擊器而又出現模件誤差問題(精密之極的粒子撞擊器竟然不靠專家建造,又兒戲到要用美國隊長的盾來墊位?),雖然種種問題觀眾並非不能自行想像填補,但不得不說既然電影時間有限,倒不如讓情節乾脆一點吧。

至於故事鋪排,雖然增加了不少低級和中級(Marvel迷才懂)的笑料,但為了解釋Iron的科技及Tony的失意情節,無奈地中段實在頗多廁所位,令觀眾「迷惑」的是,Tony的失意情節實在極無共嗚,老實地說,如果沒有參巧Ironman的電影資料,很可能真的令人費解,原來中段是花了頗多時間去描述Tony Stark如何苦中作樂,可能他的失落相對於地球上大多數的人而言還是甚為喜樂…

整體而言:中向偏正
雖然本文所描述的不足之處頗多,尢其第一集和第二集同樣花了頗多時間去解釋Ironman的開發與科技發展,對於非科幻向的觀眾而言可能會感到無聊,第二集的內容雖然豐富,但主線有點鬆散又缺乏緊張的情節,令人失望,然而筆者對電影的整體評價還是偏向正面,因為電影的世界觀不單札實,而且開始嘗試與其他Marvel英雄接軌,相信大部份觀眾也樂於Ironman裡不僅惡攪了其他英雄,而且將有英雄們短兵相接的情節;對於Ironman中的片尾隱藏結局,相信不久將來我們可以預見英雄們不再需要苦等數年才有續集,而是每年也有機會會看到他們的身影,即使擔任大茄也不錯。

PS:雖然流行3D電影,但2D版的中文字幕不用如此難看,且譯得如廝差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