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8日星期日

Shutter Island 不赦島 故事解構






前言
不赦島是近年難得一見的精彩懸疑電影,故事內容有點像Silent Hill系列,充滿著非常多的不恊調感,然後在結局裡才得到答案,觀眾如果沒有超凡的記憶或非一般的心思慎密,可能就要看第二次或第三次才能攪清楚故事的內容,因為故事的提示並不明顯。可能很多觀眾也攪不清Teddy到底是無辜還是真的是精神病,而筆者的想法是偏向Teddy是精神病的,理由如下:

故事解構(透劇)
(一)
Teddy曾經是一名參加過二戰的戰士,他曾經目睹了納粹集中營頭領由於笨拙的自殺方式,並且讓他在自刎失敗一個小時之後才死亡(壞心腸的他踢走了槍,讓那位首領不能補射自殺),並且當有一個納粹俘虜由於緊張想要逃跑的時候,他所在的隊伍毫不猶豫地把所俘虜擊斃,所以可知他患上戰後軍人創傷症。(結尾醫生也有交待,還原回憶)

(二)
Teddy的妻子並不是並不死於火災,而是被他槍殺。他接受不了自己槍殺妻子的事實,所以令他人格分裂,分裂出一個正義的自己 - 調查官Teddy。(結尾回憶有交待)

(三)
醫生醫治Teddy的方法有三:第一是用一般方式,即是利用藥物和外科手術,但對他無效;第二是外科手術,即故事中提到的前腦葉蛋白切除,讓人失去記憶,失去直覺等,把病人變成一位白痴,但故事中的醫生們皆反對;第三是Role-play,創造一個病人所臆想出的空間,時間,讓他在這段幻想中逐漸情形,走出幻想,從而真正的意識到自己,於是,醫生們為了給Teddy一個最後機會,所以在電影裡上演了一個「角色扮演治療方案」。

(四)
Teddy在船上時,暈船,不喝酒,就可以看出,他的潛意識裡非常懼怕水,因為他的孩子正是被自己的妻子溺死的,博士請他喝酒,他拒絕,是由於他酗酒導致家庭生活不如意,這點從他結尾回憶裡就能看出來。
來到小島之後,小島上的獄警們如林大敵,Teddy對此不以為言,其實,獄警們防範的只是Teddy本人,因為他就是島上最暴力和危險的重犯。故事初一個繳槍的情節,可得知,Teddy對槍的熟練程度和他的「助手」是截然不同的,因為Chuck並非同事,他只是Teddy的主診醫生。而Chuck對此訛稱他是「文職人員」。

(五)
Teddy在盤問病人情節中可知道其實所有病人也認識他,且非常怕他,正如寫下Run的女人非常清楚Teddy正在玩角色扮演遊戲,問的人其實正是Teddy自己和他的主診醫生(助手Chuck),但她怕激怒了他們,所以只好支吾以對,並支開了Teddy的助手Chuck(醫生),寫下了Run,希望他能逃離這裡,因為好心的她希望他能面對現實,而不用進行前腦葉蛋白切除手術。

(六)
醫生開會中的情節裡,醫生們其實正「做戲」提示Teddy是有可能突破並調查最危險的C區,讓他找尋真相,但無意中他們漏了67號病人的口風,證明醫療失敗。

(七)
第一位被尋獲的Rachel 是護士假扮,用意是刺激Teddy自己不願意面對的真相,但失敗。然後Teddy可以如人無人之境一樣進入C區,正代表了他非常熟悉C區。後來跟囚禁中的George對話中可知,George已經明言這一切只是一個針對他的「遊戲」,他只是迷宮裡的白老鼠,Chuck是監視他的人,除非他意識到事情的真相,真正放下他殺害妻子事實,否則他將永遠離不開這個島,即永遠無法從自己的世界裡走出來。
Teddy問Andrew Laeddis到底是誰的時候,George明示了Andrew就是他自己,而且他臉上的那些傷也是拜主角所賜,因為後者曾當面指證過他就是自己所苦苦追尋的Andrew Laeddis,結果是主角不信,反而打到他毀容。明示失敗,結果George只好把最後的一切線索指向了主角心目中的「燈塔」。

(八)
在山洞中遇上的第二個Rachel是Teddy自己的幻想(教授最後有說明,他每晚做的夢的Rachel只是一個幻想,一個關於島上人體實驗陰謀的幻想),在自己所幻想的世界裡走了一遭的男主角,終於清醒的認識到了自己究竟是誰,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而我們也從他的口中聽到了自己對於真實世界的認知。在最後的「燈塔」事件中,一切仿佛已經說明他已經在這種治療的方法下完全康復了。

(九)
電影中最後的高潮是在第二天的清晨,他的主治醫師,也就是他的助手Chuck,坐在他的身旁,卻意外的聽見主角仍舊叫他Chuck,仍舊跟他討論計畫逃離這個島的事,在醫生和院長眼神的交匯中,可以看出,Chuck認為主角的意識還是不清醒的,他們的角色扮演計畫已經失敗了。他們徹底失望,從而不得不讓他進行前腦葉蛋白切除手術。

然後,男主角站起來,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Which would be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當Chuck聽見這句話的時候,其實知道了主角的病已經完全康復了,只是,Teddy自己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他寧願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寧願在自己的世界裡死亡也不願意背負這那樣沉重的思想負擔而生活著。因此他選擇進行外科手術,To die as a good man,而Chuck最後只好尊重了他的選擇。

2010年3月10日星期三

穿梭現實與電影的交 替 - 「特務啤死羊」 ( 2009)

筆者看了這套電影差不多3個月了, 至於為何3個月後才動筆,就是因為這套電影太妙了,妙到3個月後的夜晚才恍然大悟!


概要
嚴格來說「特務啤死羊」並不算娛樂性十分高的電影,至少對於老美文化不太熱衷的人就笑不出來,情況就像「周星馳系列」一樣,如非香港人的話就很難有共鳴,因為電影的幽默取材自小說(※1)和現實,內容主要講述一位記者(Ewan McGregor)追尋『一個沒有人相信的事實真相』,而那個『真相』就是美國軍部其實有一隊超級精英超能力部隊,名為『絕地武士』(Jedi warriors, 真係同星球大戰(StarWars)一樣!),於是故事的主線就是這位記者巧遇了傳說中能「一眼啤死羊」的最強絕地武士Lyn Cassady(George Clonney!),然後又無啦啦被認定有『絕地武士』的潛質,被說服去完成一個不知道要做甚麼的絕地任務…

關鍵字:年代
如果不細心留意Lyn Cassady的回憶片段與年份(70-90年代),那麼整部電影的笑點可能只在於George Clonney的痴呆臉、一班嬉皮士式戰士和調侃星球大戰等低級笑料上。
然有趣的是故事講述超能力部隊建立於70年代左右,那是正處於泠戰(Cold War)最高峰時期,於是美國政府就開始研究很多莫名其妙的東西出來,例如現實中的星戰計劃(※2)和心電學(※3),前者曾被調侃為前美國總統列根的愛好,因為他是公認的星戰迷;後者則是極不科學的通靈人材研究與培訓,所以這部電影的玩味頗為有趣,因為故事的主題偏偏與歷史有關,且兩件大事都是流傳甚廣的「傳說」。

關鍵字:原力
原力(The force)可能是繼絕地武士後星球大戰中最出名的名詞,因為每位星戰中絕地武士都會用原力,而原力又分為光明原力、黑暗原力、統一原力及生命原力…總之就是很強的超能力。

故事中George自稱賣垃圾的Sell屎,其實真正的身份是絕地武士,用的是原力,至於練功方法就是每天練習用眼去盯死山羊,Ewan是美國記者,當然認為George是電影中毒男,所以不信。但當George講述越戰期間(註:70年代前),美軍其實已經成立了新地球軍(New World Army),每一位都是最強的超能力戰士,但由於得寵關係,所以被其他軍人陷害,有一票以上的人都想他們死。後來,George和Ewan這兩位主角被困於沙漠,又得之某人想將所有的新地球軍的成員殺死在沙漠中,於是George Clonney又說這一切都是原力的指引,是絕地武士的命運云云…總之Ewan就像一個傻瓜,莫名其妙地進行與採訪無關的事。

原力是否存在,故事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當故事講述George的師父,絕地武士部部長Jeff Bridges在過去曾說「如果我們沒有研究而蘇聯有,就大件事。」來說服政府投資心電學,舉辦無厘頭的課程,直到20年多後當Jeff 遇上了Ewan才告知:「其實George一直戴著的最強絕地武士之証,並不是鷹毛,只是超市的一條雞毛。」,電影才隱侮地交待其實絕地武士是一個騙局,Jeff只是騙人工,呃飯食。諷刺的是George竟然練了令政府相信的本領,令騙局維持20多年(※4),而受害者只有George。

後記
電影除了荒誕離奇,其實虛構成分很少,很多情節是實際發生過的,當然,筆者是近期終於讀完《電影中可能的物理學》(※5),一書才印證出來…電影好像荒誕,其實正表示現實就是非常荒誕的。真的有美國士兵想用穿牆術和讀心術在戰場上一展身手,也真的有人每天都在練習用眼睛殺死山羊的特異功能。而這套有戰爭、科幻、喜劇,甚至是記錄等諸多元素的電影,主旨很可能在於揭示伊拉克戰爭就是這麼荒誕、這麼可笑、這麼沒有邏輯…

(※1)改篇自Jon Ronson,The Men Who Stare at Goats,其實是美國厘語,意思是「一個人只需要盯著山羊,就能把它殺死。」

(※2)現實中的確存在,星戰計劃的核心內容是:以各種手段攻擊敵方的外太空的洲際戰略飛彈和外太空太空飛行器,但後來證實「星戰計畫」計劃只是美國政府為了拖垮蘇聯而採取的一種宣傳手段而己。

(※3)(※4)又稱為星門計劃,在現實中的確存在,核心內容是研究心靈感應,訓練出一批靈能者與敵人鬥法,後來証實計劃行了二十多年,訓練出3名靈能者,耗資2000萬美元,1995終止計劃。
故事中中情局(CIA)想利用George的「通靈原力」去找出恐怖分子位置,人質綁架等,並非虛構。

(※4)《電影中可能的物理學》(Physics of the impossible) , Michio Kaku.

2010年3月9日星期二

Up in the Air「寡佬飛行日記」(2010)

Up in the Air 在港版譯作「寡佬飛行日記」,台版則為「型男飛行日誌」,筆者很少認為港版譯得比台版好,但這一次真的不得不認為寡佬確實比型男恰當多了。

50% - George Clooney
可能筆者對於George Clooney裡的「特務啤死羊」(The Men Who Stare at Goats)印象太深刻了,所以"Firing-Man"對最印象深刻的是對白,而不是演技。雖然這套電影的成功,有50%在於於他的表演…
對白有很多值得一提,但最精彩莫過於他本人對自己的職業作出了一個精闢的見解,內容是引述「神曲」的冥河渡船人對白,說他們的職責只是『把地獄(Limbo,地獄之門)變得不那麼可怕…用渡船幫助受傷的靈魂…直到希望之光隱約可見…然後踢他們下水,讓他們自己游泳…』,諷刺地,他令我想起了「禮儀師的奏鳴曲」的主角,內容總是用言語去美化一些不受歡迎的職業,其實那是一種自我安慰。

20% - Vera Farmiga
Vera Farmiga非常有趣,她十分成熟、誘惑而有吸引力,很可能在人生中你會遇到像她一樣的人,再想像一下她,又會發現其實對她一無所知,然後產生了不可能的憧憬,成為洞悉自己的機會。

George Clooney因為「職業病」而害怕與人相處,只能靠追求飛行哩數來獲得心靈的充實,直到他遇上了一個旗鼓相當,還要比自己弱一點點的女性同好(好飛行哩數)時,他就像遇溺的人看見浮木一樣,不顧一切愛了起來。

當一切都清晰起來,知道對方只是自己幻想的鏡花水月時,George Clooney才知南柯一夢。
(值得一提的是,當Vera接受George對於「收集VIP卡」是「出於忠誠而非低俗時」,George竟然被迷倒了,因為他終於找到知己)


15% - Anna Kendrick
也許筆者看了很多電影,所以總覺得George Clooney is George Clooney, like Cary Grant was Cary Grant.有時實在攪不清他是做戲還是這是他們的生活,也可能是電影中的所有角色都太成熟了,所以像Anna這種典型的幻想家,初初認為「炒人」與「拋棄別人」是一種非常普通的事情,可是當事情發生在自己的時候,就和任何人一樣,完全崩潰。


幸運的是,她遇上了George,雖然前半段的她把George的生活「砸壞」了,然後又全盤否定George生活哲學的人,可是George還是很提攜新人,把自己關切的情感表達出來,然後還安慰這位失戀的菜烏…然後給一位年輕人一個機會,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