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 in the Air 在港版譯作「寡佬飛行日記」,台版則為「型男飛行日誌」,筆者很少認為港版譯得比台版好,但這一次真的不得不認為寡佬確實比型男恰當多了。
50% - George Clooney
可能筆者對於George Clooney裡的「特務啤死羊」(The Men Who Stare at Goats)印象太深刻了,所以"Firing-Man"對最印象深刻的是對白,而不是演技。雖然這套電影的成功,有50%在於於他的表演…
對白有很多值得一提,但最精彩莫過於他本人對自己的職業作出了一個精闢的見解,內容是引述「神曲」的冥河渡船人對白,說他們的職責只是『把地獄(Limbo,地獄之門)變得不那麼可怕…用渡船幫助受傷的靈魂…直到希望之光隱約可見…然後踢他們下水,讓他們自己游泳…』,諷刺地,他令我想起了「禮儀師的奏鳴曲」的主角,內容總是用言語去美化一些不受歡迎的職業,其實那是一種自我安慰。
20% - Vera Farmiga
Vera Farmiga非常有趣,她十分成熟、誘惑而有吸引力,很可能在人生中你會遇到像她一樣的人,再想像一下她,又會發現其實對她一無所知,然後產生了不可能的憧憬,成為洞悉自己的機會。
George Clooney因為「職業病」而害怕與人相處,只能靠追求飛行哩數來獲得心靈的充實,直到他遇上了一個旗鼓相當,還要比自己弱一點點的女性同好(好飛行哩數)時,他就像遇溺的人看見浮木一樣,不顧一切愛了起來。
當一切都清晰起來,知道對方只是自己幻想的鏡花水月時,George Clooney才知南柯一夢。
(值得一提的是,當Vera接受George對於「收集VIP卡」是「出於忠誠而非低俗時」,George竟然被迷倒了,因為他終於找到知己)
15% - Anna Kendrick
也許筆者看了很多電影,所以總覺得George Clooney is George Clooney, like Cary Grant was Cary Grant.有時實在攪不清他是做戲還是這是他們的生活,也可能是電影中的所有角色都太成熟了,所以像Anna這種典型的幻想家,初初認為「炒人」與「拋棄別人」是一種非常普通的事情,可是當事情發生在自己的時候,就和任何人一樣,完全崩潰。
幸運的是,她遇上了George,雖然前半段的她把George的生活「砸壞」了,然後又全盤否定George生活哲學的人,可是George還是很提攜新人,把自己關切的情感表達出來,然後還安慰這位失戀的菜烏…然後給一位年輕人一個機會,轉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